中外人文交流全球胜任力研究所学校申报评审会正在进行中
2024年1月19日-24日,中外人文交流全球胜任力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针对新疆、海南等地就申报“诺奖计划”的奎屯市第三小学、沙湾市第五小学、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额敏县第三小学及奎屯市第三中学等共18所学校组织了在线调研与研讨活动,为学校在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科技信息老师的团队建设与培养、办学经费保障、教学软硬件配套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与探讨。
北京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研究员,清华大学博士、诺奖计划项目科学素养提升体系的核心学术专家肖海明、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副校长白玉玲、中外人文交流全球胜任力研究所学术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北师大脑科学实验室成员储文娟、中外人文交流全球胜任力研究所学术专家,中外人文交流全球胜任力研究所副主任王凯昊、中外人文交流全球胜任力研究所秘书长姜振鹏、中外人文交流全球胜任力研究所秘书长兼诺奖计划运营管理中心主任周鹏飞与申报学校的书记、校长、副校长、学科负责人等领导班子,就诺奖计划在学校落地的思考、规划与组织实施做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为学校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如何高效提升科学教育的整体办学能力提供了多元视角、多维建议。
中小学校作为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具有战略支撑作用。在线调研会中,首先申报学校的负责人主要围绕本校的基础概况、对科学教育的发展定位及过往的实践创新做初步的介绍,其次就对于诺奖计划的理解以及落地五年发展规划做了细致的介绍与说明。各参与学校均对诺奖计划赋能学校打造科技教育特色,构建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及师资团队的定位表示高度认可。
针对诺奖计划如何落地,各学校针对自身情况,从核心校本课程建设、科学实践、课后服务、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落实校本课程特色化、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参观科技场馆等实践性学习。用好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结合诺奖计划共建单位力量,开展丰富科技活动,增强学生的科学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校园无围墙,课堂无边界”。
最后,研究所学术专家针对学校对科学教育以及诺奖计划的理解进行提问及指导,要明确“大科学教育”观念。科学教育不仅是学生个人的事,也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特别是中小学阶段是人格养成和才智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选拔有科学梦想、创新潜质的青少年作为后备人才培养。明确学校教育主阵地的地位,加快科学教师的培养以及校本课程的建设工作,加强学段衔接、贯通式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