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定速巡航”,方能推动高质量育人行稳致远

 

今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修订后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了竞赛的属性和功能,做出了一系列优化调整,确保竞赛活动合法合规、公平公正。据此批准的总计44项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也已正式发布,既在价值追求上坚持了素质教育导向,又能够充分发挥竞赛活动的育人功能,将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一、竞赛活动要立足国家人才战略高度,激发学生创新探索成长成才的最大可能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科技创新是影响和决定国家经济与综合实力的核心支撑,而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这个根本,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管理办法》总则第二条中明确提出,竞赛活动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体现发展素质教育要求,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今年的竞赛“白名单”中,自然科学素养类的赛事活动较多。毋庸置疑,中小学时期是人才培养的黄金阶段与关键节点。作为一所小学,清华附小特别注重学生科技兴趣的培养,我们的校友杨振宁先生在2013年2月就提出“发展自己的兴趣”,为此学校特别成立了“振宁童创”研究院,鼓励同学们立足生活实际,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同学们持续探索,养成了客观严谨分析的科学态度与习惯,磨砺出了直面科技难关,勇于攻坚、应对挑战的从容与自信,更增强了把科技创新与解决国家需要相结合的使命感。今年的毕业生中还有一位“编程高手”,在校内社团学习与校外高水准竞赛的交互作用下,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好,树立了自己毕生的志向追求——为国家的计算科学做出贡献。

 

第二、创新人才的涵育培养要立足学校、基于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与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管理办法》落实“双减”政策,紧扣新课程方案、新课标精神,素养导向让竞赛回归人才培养的教育本质。在“双减”进入深化落实阶段的一年,国家发布了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学科课程标准。自2018年首次印发《管理办法》以来,教育部已连续四次公布通过审核的竞赛清单,大幅削减了竞赛数量,有效遏制了竞赛横生之乱象,全面减轻了因竞赛给学生带来的过重课外负担。《管理办法》要求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竞赛活动,明确规定竞赛与升学“脱钩”,竞赛结果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这就从源头、根本上治理了盲目内卷、跟风参赛、升学焦虑等种种困扰教育的现实问题。

 

今年竞赛“白名单”的公布具有高质量育人体系建设的标志性意义,为竞赛管理的进一步优化探索了有益经验。从公布的“白名单”中不难看出,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竞赛活动主要围绕自然科学素养、人文综合素养、艺术体育素养三大类来组织开展,这与我们立足学校一日生活,实现五育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综合育人的宗旨是高度契合的。竞赛管理可以被视为在面向教育本质的前行途中设定了“安全限速”或者说“定速巡航”,它一方面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也推动高质量育人行稳致远。

 

第三、将政策精神转化为育人策略,是学校寻找竞赛的育人最大公约数的责任与担当。作为校长就要正确树立新时代小学生竞赛观,既不以应试教育为唯一,也不以所谓“快乐即好”做借口而无所作为。清华附小冰球队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无论参加何种重量级别的体育比赛,清华少年始终以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备赛、参赛、完赛,坚持“参与即是收获”,重过程而不只重结果。“绝不输在精神上”不仅是冰球队的一个传统,久而久之也成为了这些队员们受用终身的一种习惯、一种品质和素养。

 

竞赛的目的不是淘汰,赛的不是剧场效应,而是激发、是过程,是为青少年搭建相互交流、沟通、互鉴的平台,帮助他们培养参与意识、正确理解竞争、理性看待输赢,学会“胜不骄,败不馁”,学会“用他人的优点来检视自己的不足”,敢于自我展示,善于合作分享,勇于奋斗超越。所以,那些以升学择校等种种功利为目的的学科竞赛,无疑违背了竞赛活动的本意初衷,更扰乱了竞赛活动正向发挥积极作用的整体环境。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日益规范的竞赛管理不断为合法合规的竞赛活动“朗正乾坤”,同时也为我们广大中小学校培植青少年正确的竞赛观、竞争观提供了沃土。

 

第四、竞赛管理聚焦于“治”,落定必然是“多边多元”的政策受益方、参赛方、家校社政等各方的认同。《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特别提出: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进一步强调了它的教育属性,拓宽人才培养机制,逐步促成多元教育主体的同向同治共育。正如“双减”的要义并不在于“减”,主要在于“治”,不是限于整治,而是走向“治理”,既体现政策制定方与监管方的前瞻洞见,又规范了政策实施方、竞赛主办方等的执行权限。从社会公信度角度看,对竞赛活动所提出的严格专家选聘、强化学术诚信、严格命题阅卷等种种要求,除有效强化合规监管之外,无形中也抬高了竞赛活动的准入门槛,有助于筛选出一批能够真正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水平竞赛活动。

 

综上,新公布的竞赛名单从长远的创新人才培养上布局,于更高站位回归教育本质,以更广视野展望更深愿景,指向高质量育人的竞赛治理,值得我们为之鼓与呼。我们要严格落实好《管理办法》,从高位的全面发展高质量育人上推进竞赛管理,充分联动多方育人资源,拓宽学校教育的育人路径,完善素养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窦桂梅)